首页 新闻中心 新闻动态 正文

新闻动态 内容

 返回首页

我校在第一届中国研究生“双碳”创新与创意大赛喜获佳绩

 时间 :2023年01月09日   浏览:次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

我校在第一届中国研究生“双碳”创新与创意大赛喜获佳绩


 

近日,由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指导,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办的第一届中国研究生“双碳”创新与创意大赛在深圳国际低碳城会展中心落下帷幕。经过初赛、复赛的激烈角逐,太原理工大学最终斩获六项全国三等奖。

中国研究生“双碳”创新与创意大赛为“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主题赛事之一,大赛以“创意启迪智慧,创新驱动发展”为理念,围绕“智慧‘双碳’,创享未来”主题,设立了“双碳+环境与绿色科技”、“双碳+新材料与新能源”、“双碳+电子与信息”、“双碳+设计与制造”、“双碳+低碳生活与生命健康”5大赛道、21个赛题。本届大赛校内组织由研究生院、研工部、创新创业学院牵头,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承办,我校194名研究生师生组成32支队伍参赛,最终来自来自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电气与动力工程学院、矿业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等单位的5支队伍获得国家级奖项(其中1支队伍在不同赛道提交了不同作品取得2项三等奖)。

\ | /

 

 

智慧双碳队

参赛学生:赵佩 孟祥齐 何鑫颖

指导教师:贾燕冰

学院:电气与动力工程学院


项目名称: 基于绿色智慧能源的微电网能量管理装置

参赛项目简介:

为推动社会能源可持续发展,解决目前微电网系统存在的资源浪费、供电可靠性低等诸多问题,本项目基于绿色智慧能源的微电网能量管理装置展开相关研究,对绿色能源的合理利用,提供较为稳定、持续的能量供应,维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为提高能量使用效率和设备运行稳定性提供重要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参赛感想:

通过参加这次“双碳”创新与创意大赛,锻炼了我们的意志,提高了我们的专业能力,也让我们体会到“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的真正内涵。同时我们也认识到要勤于思考,善于积累,加强学习,始终把持续学习作为永恒的追求。

\ | /

 

 

塑战塑决,铝战铝胜

参赛学生:马青原、苏澳华、高志、朱奕铭

指导老师:何宏伟、邓坤坤

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项目名称:明火执仗——高粘结防火铝塑板的研发

项目简介:

项目以绿色建筑、节能减排为主题,对建筑市场上常用的铝塑板进行改性,以气流磨粉碎和连续活化接枝工艺处理氢氧化镁阻燃剂、对聚乙烯进行熔融共混接枝的方法进行板芯改性,再通过铝塑短流程制备与表面改性的方法,增强铝塑板的阻燃性和粘结性,达到高强防火的目的,切实践行节能减碳,为实现“双碳”目标做出一定的努力,具有很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赛感悟:

在何老师和邓老师的悉心指导下,项目成员分工合作,完成了项目申报计划书的撰写和汇报PPT的制作。两位老师严谨的态度激励着我们反复修改计划书和PPT,力争做到最好。通过比赛的各个阶段,锻炼了自己制作和汇报PPT的能力,为之后的科研汇报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 | /

 

 

NGH小伙伴团队

参赛学生:宋海明,马越,靳鸿铨,杨凡,黎依杰

指导老师:赵建忠

学院:矿业工程学院


项目名称:水合物法强化海底二氧化碳封存技术

项目简介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解决由温室气体排放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已是刻不容缓。我们团队针对碳减排方针提出了水合物法强化海底二氧化碳封存技术。该技术通过降压联合热激强化二氧化碳置换开采来解决这一难题。我们在项目开展中提出群井开拓、利用浅层地热加热二氧化碳和分区段开采等方法来进一步完善该技术。该技术可以减少污染气体和颗粒的排放,有助于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双重目标,助力国家新能源发展。

参赛感想:

通过参加此次双碳比赛,提高了我们的实践和独立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但更多的是学到了仔细认真、坚持不懈、主动学习、团结协作的可贵精神,培养了敏锐的观察力、活跃的思维能力、强烈的求知欲以及丰富的想象力。

\ | /

 

 

“砥砺小队”团队

参赛学生:程鹏 王晨星 贺玲 聂浩田 柳晴瑞 陈世虎

指导教师:贾里 于跃

学院:电气与动力工程学院


项目名称:可循环再生的功能化MOFs基CO2吸附剂

项目简介

CO2作为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造成全球变暖,中国每年排放的CO2超过全球的1/4。CO2的大量排放不仅会危害人体健康更会影响生态平衡,故针对降低CO2的排放成为目前的热点之一。

碳减排的一种可行的方法是在燃烧场所(即发电厂)排放烟气前捕获二氧化碳,这一过程被称为燃烧后二氧化碳捕获。根据我国目前情况,能够与现有静电除尘器(ESP)和布袋除尘器(FF)等设备联用的吸附剂喷射法有可能成为具有发展前景的燃煤烟气CO2排放控制技术,其中活性炭喷射技术已得到应用,但其存在竞争吸附、成本高和温度域窄等问题。因此开发高效廉价的可替代CO2吸附剂成为一项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工作。

由于金属有机骨架(MOFs)其具有巨大比表面积和孔径尺寸可调,对CO2的吸附容量要比传统的吸附材料大得多。加之电厂锅炉煤燃烧后烟气所形成的高温条件,可以对利用溶胶凝胶法所制得的前驱体物质与通过水热合成法获得的MOFs进行煅烧,在实现生物质热解的同时,获得MOFs基复合吸附剂,之后在温度较低的适宜区间对CO2进行高效吸附。这种以生物质为原料,将常规溶胶凝胶法与生物质热解制焦过程进行整合,利用锅炉燃烧后的高温条件进行复合吸附剂的改性制备,并随烟气流动实现连续脱CO2的工艺,在弥补生物质热值与单独利用效率低的缺点基础上,将成为CO2减排可靠且具有巨大潜力的有效手段。

参赛感想:

在贾里和于跃老师的悉心指导下,队里成员团结协作,分工明确,认真完成属于自己的分内任务,完成了本次“双碳创新与创意大赛”,通过本次比赛,使我们更加充分地认识到碳脱除的重要性,更加明确自己学习方向,同时在比赛期间,我们建立了更加完备的合作机制,队员之间互相信任,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技能,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最终圆满完成本次比赛。

\ | /

 

 

“矿世无匹”团队

参赛学生:张志城 郭彦豫 李科技 丁琦 潘大伟 王一雯

指导教师:冯国瑞 戚庭野

学院:矿业工程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


项目简介:

煤矿绿色充填开采系统主要以充填开采技术为基础,在其基础上对充填原材料的预处理、充填料浆的制备、充填料浆的输送、管道的智能监测与堵管处理以及采空区的合理规划5个部分进行优化,实现了在煤矿开采领域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作用。其次,对绿色充填系统处理过程中的减污降碳进行建模分析,详细计算了使用本系统可减少的碳排放与节约的电能,并对环境、气候与身体健康的影响建立评价体系,进行综合效益评估。项目采用综合、先进、安全、环保的方式优化充填开采“排放高、消耗多”的难题,能够产生较大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绿色充填开采技术在煤炭产业的成功实现和顺利实施,以及充填技术的不断革新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参赛感想:

本次比赛获奖离不开参赛队员们的辛苦付出,更离不开冯国瑞老师和戚庭野老师的悉心指导。项目从萌芽到落地历时四个多月,期间导师与队员团结协作,努力付出,克服困难,最终顺利在决赛舞台上展现项目风采。本次竞赛提高了团队整体的科研水平和综合素养,为接下来的学习和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着力构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协同参赛、协同育人、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创的应用实践型和发明创造型人才培养体系。在教育教学、组织管理、经费投入、政策支持、基地建设、师资引育等方面持续加大改革力度,引导研究生把科研成果写在祖国大地上,有效激发了广大师生参与技术创新、服务国家战略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成为大赛取得优异成绩的坚实基础和保障。